本報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張景武 劉傑華 吳霞
  30年前,一個嬰兒呱呱墜地,苗家山寨當天通電。30年後,一個年輕的生命匆匆而去,他捐出眼角膜,讓另一個生命重獲光明。
  他的生命只有短暫30年,其人生軌跡卻划出了一道閃亮的光。他叫黃亮,生前為航天測繪軍官。
  中秋節前夕,黃亮生前部隊領導千里迢迢來到黃亮母校靖州一中,成立黃亮“暖春”愛心基金,每年捐助30名貧困生,延續黃亮生命的亮色。
  “我要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
  “發現目標!”“跟蹤正常!”2010年10月1日19時56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太陽能帆板緩緩展開。此刻,遠在太平洋的測量船上,一個洪亮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發出一條條準確的指令。當指揮大廳響起熱烈掌聲時,當時年僅26歲的作試參謀黃亮嘗到了夢想成真的滋味。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響水村,一個美麗的小山村,1984年3月4日,黃亮出生在這裡。
  黃亮母親說,黃亮出生那天,恰巧全村通電,於是給兒子取名“亮”。
  當地是革命老區,在這裡長大的黃亮,自幼聽著革命故事長大,有著金戈鐵馬、指點江山的少年夢。
  “老師,我要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初中班主任楊向娥至今記得,11歲的黃亮蹦蹦跳跳到教室報名時,說了一句讓她至今難忘的話。
  2002年,黃亮考入上海交大計算機專業。大二時,黃亮做出了一個令大家驚訝的決定:報名參加國防生選拔。
  “我想去部隊,用知識報國。”上海交大選培辦的袁懷振至今記得黃亮說的話。“那時部隊工資不高,畢業分配多在偏遠地區。而交大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出國留學機會很多,就業也非常好。”袁懷振說。
  2006年夏天,黃亮大學畢業,成為解放軍總裝備部某基地測量船大隊的一名軍官。
  剛入伍的黃亮恰逢基地新測量船組建,他參與了設備裝船和調試。兩年磨礪,他成為船上小有名氣的“崗位通”。2009年,黃亮被選拔為作試參謀,全船指令都要從他的嘴裡發出。
  茫茫大海上,中國新一代測量船穩穩停駐。它16次遠征大洋,追隨“天宮一號”、“神十”、“嫦娥3號”等進行測控。
  黃亮曾13次隨船出征,出色完成了任務。2010年,測量船首次執行多目標測控任務。這一年,某衛星遭遇緊急情況,黃亮不到半小時就組織完成了航線設計、方案擬制等關鍵測控動作,為成功搶救衛星贏得主動,榮立了三等功。
  “唱支山歌給黨聽”
  正當黃亮朝著理想的彼岸駛進時,病魔悄然潛入他的身體。去年3月,他被確診為骶骨惡性周圍神經鞘膜瘤,這是醫學界公認的頑症,治愈難度極大。
  雖然實施了手術,但病情惡化,腫瘤轉移到腦部,壓迫神經,黃亮慢慢失去了聽覺、味覺和視覺。
  今年5月1日,為減輕病痛的折磨,陪在身邊的父母邀黃亮起身打牌。打了一會,他擺擺手說:“看不清了,不玩了。”默默片刻,病房裡響起了催人淚下的歌聲:“唱支山歌給黨聽……”
  靠著助學貸款、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學業,感恩報恩是黃亮心底裡始終堅守的信念。他曾在日記中寫道:“黨恩重如山,我只有用知識報效國家,用行動獻身國防,才能不辜負黨的培養。”
  5月2日,昏迷多時的黃亮,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對父親說:“我好久沒交黨費了,幫我把黨費補齊。”
  黃亮入黨介紹人李仁龍說:“他把黨員看得很神聖,剛入伍時覺得自己不夠格,工作兩年後才寫入黨申請書。”
  “讓生命更有意義”
  今年5月3日,從昏迷中醒來的黃亮,緊緊抓著妻子吳林玲的手說:“我要把所有的器官捐獻給社會,讓生命更有意義!”
  面對這樣的請求,吳林玲淚如泉涌。年邁的雙親轉過身去,熱淚流淌。在黃亮家鄉,苗族土葬的習俗依然根深蒂固。
  5月8日,黃亮走完了自己短暫而美麗的一生。父母和妻子一致決定實現黃亮的心愿,含淚在器官捐贈協議上簽了字。由於病情特殊,經過鑒定,醫院對黃亮實施了眼角膜摘除手術。
  “他總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身上傳遞出的都是正能量。”得知黃亮最後的選擇,熟悉他的人這樣評價。
  黃亮的小學老師黃同華記得,每次輪到小個子同學做值日生時,黃亮都會主動留下來幫著打掃衛生。
  黃亮高中同學朱玉博記得,一位家境貧寒的寄宿生沒錢看病,黃亮知道後,捐了50元。當時,這是他兩個月的伙食費。
  2008年,黃亮和當年畢業的國防生一起,成立了上海交大國防生髮展基金,已有150多人從中受益。
  入伍第一年,黃亮在船上發起成立“暖春”愛心基金,倡議大家少抽一包煙、捐出一份零花錢,至今已資助2名高中生。
  黃亮匆匆走了,但這個名叫“亮”的年輕人伴隨光明而生,又把大愛獻給社會,把光明留在人間。  (原標題:光明留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gvi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