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隨身碟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待全部修繕完成後,南京的首都大戲院有望成為一座民國電影博記憶體物館。(互聯網)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6日報道稱,民國南京四大影院之一、1949年後改名為解放電影院的首都大戲院,經永慶房屋過近一年的保護性修繕,3日晚亮燈,即將開業,並恢複原名,以展示民國文化。
  據《金陵晚報》報道,該戲院目前的外立面,完全是按照民國時老照片恢復的,包括“首都大戲院”這五個字,也是根據南京檔案館中的隨身碟歷史檔案原樣恢復的。
  首都大戲院建成於1931年,位於南京夫子廟貢院街84好房網號,設有l357個觀眾席,是將電影從室外引到室內放映的中國第一批影院之一,其建築時間之早、規模之大,在當時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它與大華大戲院、世界大戲院、新都大戲院並稱為民國時期首都南京的四大著名影院。
  1949年後,首都大戲院更名為解放電影院。2005年解放電影院停業,其放映大廳樓下部分出租給夫子廟小商品市場,樓上部分保留為南京影劇公司老電影拷貝庫和內部放映廳。去年一度傳出要拆除的消息,但是最終作為科舉博物館的配套項目保留下來,併進行保護性修繕。
  為了恢複原汁原味的民國時期風貌,修繕工程負責人在南京市檔案館中找到了當年首都大戲院的歷史檔案,包括民國老照片、工程圖紙等。
  待全部修繕完成後,該戲院有望成為一座民國電影博物館,作為民國電影的展示台,陳設相關的文物資料,進行展覽,也有可能開放小型放映廳。但是具體的用途仍未有定論。
  【延伸閱讀】
  美刊:中國對西方文化蔓延“宣戰”
  2014-05-27 16:20:23
  資料圖片:2013年12月14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考點,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考生進入考場。新華社發(王振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美國媒體稱,中國對美國文化和使用英語發起一場戰爭。4月,中國媒體管理機構突然命令搜狐和優酷等中國視頻網站撤下《生活大爆炸》、《海軍罪案調查處》和《傲骨賢妻》等熱門美劇。黨報《人民日報》4月發表了幾篇文章,抱怨人們用中文時夾雜外來語。隨後,5月中旬,國家媒體急風驟雨似地發表一系列報道,證實去年秋天宣佈的降低英語重要性併在中小學增加傳統文化課程的計劃。
  據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5月26日報道,16歲的北京高中生郭金童(音)坐在一家星巴克,一邊喝著大杯卡布奇諾一邊說,政府“想讓我們更加尊敬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他還說:“人人都想去國外讀書,英語和西方都受到追捧,甚至到了過分的程度。這可能對中國影響不好。”郭說,他計劃在中國拿到物理學學士學位,然後去美國讀研究生。
  香港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楊銳說,中國對英語的痴迷始於鴉片戰爭後中國沿海地區開設的外語學校和翻譯中心(主要是針對英語)。上世紀50年代,俄語曾是官方第二語言,但英語在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後再度占據主要地位。
  那麼,為什麼現在要加以限制呢?報道分析,按照一種衡量方法(購買力平價),中國今年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在海外越來越自信。在美國各地,學習中文日益流行,中國教育機構則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
  報道稱,中國領導人推廣中國夢,這個概念旨在為盲目追求西方價值觀和西式娛樂的中國年輕人提供另一種目標。楊銳說:“中國已經發展起來,對自己的個性更加自信,我們認為自己能夠也需要對某些東西說‘不’。”上海一名外來務工者的女兒詹海特(音)說:“這麼做是想向世界顯示,我自豪,我是中國人。但他們也想關上門,讓中國學生看不到或瞭解不到外面的世界。”
  報道說,當局擔心,中國人漸漸失去對書面語的掌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計算機都有漢字識別軟件,中國人不像過去那樣必須記住漢字的筆劃。
  國家媒體發表的社論稱,英語正在破壞中文的完整統一。這種擔心激起最近對保護語言純潔性的呼籲。《人民日報》今年4月批評Wi-Fi、CEO和MBA等外來詞的普遍使用,警告說把外語混入漢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報道稱,30年來,英語在中考和高考里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現在,教育部門計劃把高考英語的分數從150分降至100分,同時提高語文的分數。楊銳和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陽說,他們擔心在考試中降低英語重要性的舉措會弱化全國各地的英語教育。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唐老師說,這種情況可能已經出現。她說,自己過去的學生開始發現,“在公立學校找工作(教英語)特別困難,因為跟往年不同,這些學校不招新老師了。主要原因在於,目前不清楚高考改革是否會影響到學校和英語老師”。
  報道認為,如果公立學校的課程設置降低對英語的重視,私立英語學校的作用就將擴大。但是,對於比較貧困的學生來說,高學費可能使這些私立學校遙不可及,使城鄉教育資源的嚴重差距進一步拉大。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如果我們不謹慎處理此次高考改革,那麼這可能在教育體系中製造新的不公。”
  報道說,中國官員想像的勞動大軍能夠進一步發展中國經濟,同時能駕馭中國公司走向全球的局面。他們還希望能培養促進所謂經濟文化軟實力的共產黨官員。他們知道作為全球通用語的英語對此至關重要,但同樣擔心他們眼中的有害西方價值觀的傳播。政府擔心,如果英語在中國普及,西方文化的影響也會擴散開去。但是,楊銳說,你仍然可以用英語說“毛主席萬歲!”
  【延伸閱讀】
  法報:鄉村數量劇減 中國祖傳文化或消失
  2014-02-07 17:25:02
  參考消息網2月7日報道 法國《費加羅報》2月7日刊登帕特裡克·聖-保羅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人奔向城市的急行軍》,全文如下:
  中國的未來在城市。這也是政府鼓勵數億中國人移居城市以重新拉動顯現出緩慢跡象的經濟增長的原因所在。中國共產黨在2013年11月召開的三中全會上決定為中國的城市化進一步加速。不過弊端就是,棲身在鄉村的中國祖傳文化看來註定要消失。
  文章說,中國社科院在三中全會後公佈的一份報告中估測,中國的城市化率將在2018年達到60%,比此前的預期要早兩年。直到中國決定開放的1978年,中國人口只有不到20%是城市居民。城市人口最近幾十年來快速增長,在2012年首次跨過50%的門檻。根據社科院數據,中國城市化率目前是54%。
  中國經濟不間斷地增長30年來,就業人口大規模向城市遷移。城市人口從不到2億增加到超過7億人。2013年頭九個月城市地區創造了1300萬個就業崗位。
  北京希望通過轉向消費的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發展而刺激增長。然而,農村人口轉移對政府也是一個挑戰。政府要承擔每年2500萬人口融入已經滿載的城市的經濟和政治成本。另一家中國智庫估測,每年城市化的成本是6500億人民幣,相當於2012年預算的5.5%。對中國政府而言,城市化是現代化和發展的同義詞。地方政府同樣鼓勵城市化,希望向地產商出售農業用地以彌補微薄的財稅收入。但是這也滋生腐敗。
  伴隨中國城市化的急行軍,作為中國文化基石的鄉村以無度的節奏消失。而中國數千年文明的祖傳傳統和歷史也隨之消失。據天津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2000年,中國還有370萬個鄉村。2010年,中國鄉村數量削減到約260萬個。鄉村以每天300個的速度消亡。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李華東(音)表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些鄉村數千年來歷經戰爭和災難而存活,但卻在和平時代因拆遷或領導者的短視而註定要消亡。”
  文章說,最近幾年來,中國研究人員同樣承認了鄉村所提供的文化遺產:歌曲、舞蹈、儀式、武術、廚藝等。政府彙編了近一萬個“不可更動”的文化遺產名錄,其中80%在農村。李華東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和物質主義競賽導致國家陷入“精神與道德的危機”。他表示:“在古老的農村社會,我們擁有以家庭和緊密關係網為支撐的道德價值觀。這一切都被清除。我們文化的基因在鄉村。鄉村被摧毀,中國人就不再是中國人了。”(編譯/劉卓)  (原標題:南京解放電影院名稱改回“首都大戲院”(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gvi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